您的位置:首页 >> 苏派资讯 >> 教育新闻

新课改的目的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21 02:25:22 文章来源:本站

课改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关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行课改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改进内容: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课改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改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引发包括教师观、学生观 、质量观、人才观在内的教育观念的大转变。
实施新的课程, 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课堂的组织形式还是评价形式和标准, 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
, 这些变化必将引发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 引发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什么是人才的思考。 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就是破旧立新、更新观念的过程。
  
(二)引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使人才更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方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目标的调整必然要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变化, 相反, 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也必然导致培养目标的改变。
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使社会对人才的衡量将不仅仅是看其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备终身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是否具有实践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力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施新课程, 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 促使教师不断掌握更加宽厚的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技能,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必然的结果。 教师是理想课程的实施者, 也是理想课程的首先受益者。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感受, 会自觉不自觉地扬弃一些
原有的落后思想和观念。 为适应新课程, 在新课程实施后知识面变得越来越宽的学生面前保持知者为师的资格, 教师必须不断拓宽学科和其它方面的知识。
同时,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依靠科研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依靠科研更新观念, 也要依靠科研改革课堂教学办法。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的实施, 必将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通过开发课程来实践自己独
特的教育思想, 办出特色学校。
 
(四) 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
新课程的实施, 强调教师在给学生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 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有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及科学文化素养。
  
(五)引发教学方法的大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随着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师必然由过去灌输为主改为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主, 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的过程。
 
(六)引发评价体系的重新创建。
为有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必须建立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法。要把结果和过程、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同时, 要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七)引发课程管理方式的变化, 变原来的高度集权管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增加了课程管理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使地方和学校可以获取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使教师有更多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校长有更多实践自己独特教育思想的空间。


但是说课改简单,做课改难,课改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法和坚定课改的信念。截至2022年,苏派课改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实操性研究已经15年,其实操体系成功实现全国106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苏派教育课改中心对学校课改操作的两个认识:
第一,课改操作方法的系统性、实操性,文本化、可视化直接影响学校课改推进的程度与成败。
第二,一线教师急需实操实战的指导手册和培训指导。多年的课改推进经验表明,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课改操作方法,更需要实操实战实用的培训学习,教师对系统的课改操作方法的学习与使用,是学校快速走进课改,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来源:苏派课改
江苏苏派教育课改中心,一家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操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