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动态
研讨交流,智慧碰撞,共绘教育新篇章
4月18日,2025全国中学校长峰会(第二期)主题论坛在吴江宾馆召开。来自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00名初中校长及教育管理者齐聚一堂,现场研讨氛围浓厚。与会专家结合盛湖学校实例,系统分析课堂变革难点,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擘画基础教育提质发展的新图景。
一、《初中质量快速提升系统》主题报告
初中阶段如何精准定位质量提升的核心?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知识体系建构与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针对这些教育提质共性问题,江苏苏派教育课改中心高翔主任在《初中质量快速提升系统》专题报告中以盛湖学校为例,报告详细解析了课堂模式重构、学习共同体建设、多元评价机制等具体实施路径。
他说道:“教育提质是个系统工程,盛湖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框架,班组文化建设、学习习惯、能力培养、科学评价体系彼此相辅相成,我们在激发学习内驱力的同时,系统培养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表达、逻辑思维及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向学习赋能的课堂转型。”高翔主任真诚的分享赢得现场教育同仁的热烈反响。
二、《从理念到行动: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策略与实践》主题论坛
本次峰会邀请了杨怀校长(原重庆木洞中学、重庆大江中学校长)来到现场做经验分享。
重庆大江中学是一所十校合并的初级中学,生源结构复杂多样,流动人口子女占绝大多数,在加入课改联盟后,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2024届初三毕业生的平均分领先同类学校20余分,并连续三年获得巴南区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而杨校长之前任职的重庆木洞中学自2017年加入课改联盟,2019年中考共有92人保送至重庆市重点中学,联招上线比率达46.51%,600分以上高分学子达43人,高分段人数、上线人数、比率位列区域前茅,成绩创历史新高!办学成效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是什么样的原因一次又一次坚定地选择苏派课改?先后两次打破“生源论”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学校重塑教育模式具体该做哪些措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针对一系列问题,杨校长在现场为大家带来了珍贵的心得分享。
“相信很多学校和我们面临的难题一样,生源结构复杂,整体行为习惯及学习基础差,质量提升特别艰难,且极易陷入恶性循环。在与苏派合作之前,我也到过许多学校学习、观摩过,但因相关学校不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效仿也很难。与苏派合作后,解决了学生态度问题、解决了学生能力问题、解决了学习内容问题、解决了课堂效率问题、解决了过程管理问题,学生的转变很快,尤其对学校班风、学风有极大帮助。”大家专注聆听,不时爆发雷动掌声。
三、语录分享:课改中学专家组对话交流
江苏苏派课改中心主任
高翔主任:
“我坚定地相信,每位校长都应该具备卓越的演讲能力,因为校长需要通过他的表达,他的演讲,来向他的老师展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树立威信。教师群体崇尚专业能力而非行政权威,若校长仅空谈政策、不解决实际问题,将无法获得教师认可。”
“教育的本质不是教授,而是一门‘唤醒’的艺术,教育应首先唤醒教育者的自我认知,而非仅关注学生。而作为校长,关键的问题是要懂得打通教育的‘上下游’。‘上游’就是对学生学习氛围、态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下游’就是打造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具体行动的闭环。”
“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需遵循科学规律与理性行动,而非仅依赖热情。教育成功不能仅靠“爱”与“努力”,而需基于人性和规律。想要快速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需要先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再改革课堂教学,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空谈。”
原重庆木洞中学、重庆大江中学校长
杨怀校长:
面对教育提质推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 如果分辨不清,我们就可能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了虚假的问题,从而改变课改的初衷、影响实施的效果,最终导致方向走偏甚至失败!
为什么部分老师抵触教育提质,是因为不懂、不会。那就不懂地讲给你听,不会的做给你看,然后我们一起做,最后你做给我看,搞懂了、学会了,谁都不怕!
中国基础教育正从“分数导向”向“素养本位”深度转型,随着更多学校打破边界,重构教育教学模式,让更多孩子在探索与创造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国家教育强国的愿景必将更好地照进现实。
本次全国校长峰会已进入尾声,未来我们还将开展更多教育教学主题论坛,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