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铸就典范,实践路上的璀璨星辰
2018年8月12日—17日有幸参加了“苏派课改培训班”。早上7点从学校出发经过10个多小时的奔波,于下午5点半左右到达了美丽的江苏常州溧阳郊区的培训地点——豪生酒店。虽然这个地方不大,但郁郁葱葱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还是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位前来参训的学员。
五天的封闭式培训中,在聆听了高翔主任的报告后,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了现在的学生产生“厌学”和产生学习“惰性”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转而被手机、电脑上的新鲜事物所取代,在认清了这个事实之后,如果我们还像以前哪样婆口娘心的说教,就好像一个厨师只研究实材和食谱而不去研究食客的需求一样,虽然他做的饭菜都很好,但客人不吃是没用的。所以我们的课改应改变方向,重点要放在“由原来的教师如何教”转换到“现在的学生如何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如何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实现人人有人帮、人人能帮人、合作互惠”的方向上来。基于以上思考,苏派课改联盟中心利用10多年的时间进行了“学校架构的四大体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学校架构的四大体系即:班组文化体系、班级生训体系、班级导流体系和班组评价体系建设,四大体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对班组文化的形成,高主任也有着独特的认识,在强制形成之后,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才能使班级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血液,成为班级中每个成员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班组文化的价值。
在蔡洪伟局长“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合作制”的报告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并进一步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制的优越性。小组合作可以改变学习状态,孕育可持续学习力!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解惑学生合作之后还不解答的疑难。在蔡局的报告中,我还认识到了班组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具体操作性。苏派人的小组建设不像以前哪样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思想组建小组完事,而是在组建小组之后进行了系统的分工和培训,在小组分工完成之后,再通过小组的多次协同活动的磨合,使小组的成员之间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成一个“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小团体。通过蔡局的报告,我还认识到了评价体系在班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孙振坤主任的演讲报告“年级部如何推进课改”,虽然与我关系不大,但我还是被孙主任哪幽默又不乏搞笑的语言、机智又不乏朴实的灵感所打动。在3个小时的报告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外出或交头接耳,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大家感受到了哲理和启示,特别是作为一个年级主任,他承担了20个班的班主任,更是让大家配服的五体投地。
邹全红校长以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长的身份,为大家做了“溢彩流香,在路上——基于教育共同体的实践思考”的报告。邹校长介绍了彩香实验中学的发展历程。她的办学理念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受参训学员的好评。特别是她的评课理念,我深有感触。邹校长采取的是以学生的学来评教师的教的方法。通过“看学生的参与度、看课堂合作的氛围、看学生展示的精彩、看知识的达成、看拓展生成”来评价一节课。这样的评课方法,不正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以学定教吗?
苏派课改中心的刘阳主任通过“创新体验式培训”,使我们通过小组合作体验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使我们感悟了小组合作的包容性和统一性。从而使我明白了在小组合作制中小组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小组的创建指明了方向。
苏派课改中心的李中伟主任通过实例,“对导学案的认识和如何编写导学案”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讲解。使我对导学案的编写又有了新的认识,编写导学案要有三条线:知识线、组织线、时间线;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潜移化;导学案结构包括:基础部分、要点部分及拓展部分。基础部分也叫基础起航由旧知、新知、资料构成;要点部分也叫要点探究包括: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拓展部分也叫拓展延伸,是在原有知识上的提升。学困生只完成基础部分,鼓励完成后两部分、中等生要完成前两部分,鼓励完成第三部分,学优生要把三部分都完成。课后我还与李主任就目标的设计与展示、试题的选择与设计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并有了新的认识。
苏派课改中心的王卓明主任做的“小组合作制”操作体系之评价构建与实施的报告,对小组合作制如何进行评价,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江苏常州五天的封闭式学习培训结束了。本次的学习活动,使我耳目一新,作为“四个环节一个整体”的苏派课改培训,既有理论指导,也有一线参与者讲课,还有参训者的亲身体验,这种形式彻底颠覆了我对以往培训的认识,收获颇丰!能够参加本次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然后感谢苏派教课改联盟的精心准备,最后感谢同事的大力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懈奋斗!
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夜
来源:苏派课改